menu
:::
最新消息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 :::
最新消息
 
媒體報導 馬祖各水庫微囊藻毒超標 縣府環保局、自來水廠澄清

 【本報訊】針對國內媒體報導,馬祖各水庫「微囊藻毒」都超過標準一事,縣府環保局及自來水廠昨天都提出說明。環保局表示,長期監測預警水庫微囊藻毒,民眾飲用水安全無虞,環保署也認為該媒體錯誤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適用飲用水之藻毒指引標準值;水廠方面也強調,處理出來之用戶使用水,皆經過相關殺菌設備及藥劑處理,未檢驗出有該微囊藻,請用戶莫恐慌。

 根據一月十四日出刊的壹週刊「爆料」,標題是「藻毒入侵全國水庫,官方隱瞞石門毒水致癌」;文章中還透露馬祖四鄉五島的水庫,也都檢出「微囊藻毒」超過標準,津沙水庫甚至超出標準12倍。報導中引用海洋大海生命科學院長、專研食品及環境毒物的黃登福教授談話,指出微囊藻是一種肝毒素,只要吃到十億分之一的極少量微囊藻,累積兩、三個月後就會得到肝病或引發慢性肝炎。

 壹週刊同時報導,馬祖四鄉五島的水庫,都檢出含有更毒的「魚腥藻毒」,研究人員認為,離島水庫檢測結果容易超標的原因,是因為水庫蓄水量小,又鄰近人口稠密區,農林及汙水容易直接流進水庫,提供藻類容易孳生的環境;這樣的報導,確實會引起離島民眾的恐慌。

 縣府環保局表示,針對媒體錯誤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適用飲用水之藻毒指引標準值1ppb,與本地水庫原水數據加以比對,並惡意混淆指責之錯誤報導,環保署方面,也提出嚴正聲明要求澄清。因為壹週刊報導石門水庫微囊藻毒之監測數據,以水庫表水樣本之數據與WHO適用飲用水之藻毒指引標準值1.0ppb比對,是錯誤比對。經查其引用之表水數據,係經濟部水利署「石門水庫水質監測與水域生態環境調查研究計畫」96年9月28日石門大圳取水口採取之表面水,表面水尚未經過自來水淨水廠處理,不應與飲用水適用之標準值相比較。

 環保署自94年起即按季針對國內水庫藻毒進行監測,並採取預警措施,發現水庫水源表層水藻體所含藻毒超過WHO 飲用水指引之1ppb值,即通知相關淨水場採集處理後的清水(即飲用水)進行檢測,以確證淨水場功能正常,歷年均未在清水中檢驗出藻毒,因此民眾飲用水的安全可獲得保障。

 環保局指出,而地區之水庫水源每年度均由環保署辦理水質監測,除此之外,另針對水庫水源,每月均辦理抽檢工作,環保局亦將配合環保署持續辦理本縣水庫水質監測,並已積極於一月十三日寄送最新水庫水源原水,送交環境檢驗所檢測,為鄉親飲用水安全把關,請鄉親放心。

 自來水廠也指出,有關微囊藻相關事件均已注意到,而壹週刊報導馬祖各水庫微囊藻超過標準,已於去年度瞭解事件後,積極向水利署爭取經費,清除淤泥,使長期受軍方汙染之水庫庫底藻類清除。目前也積極向水利署爭取離島供水改善計畫,修正相關計畫及淨水設備改善計畫,增設二氧化氯及生物性處理殺菌系統,俾利處理更好、更佳的水質於用戶使用。

 水廠也強調,該廠處理出來之用戶使用水,皆經過相關殺菌設備及藥劑處理,未檢驗出有該微囊藻,請用戶莫恐慌,水廠每日皆有檢測,每季也有委外環保署核定之合格機構檢測,目前無上述之微囊藻。建議用戶食用自來水時,務必燒至沸騰後將蓋子打開些許時間,再行食用。

相關附件